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ranklist paperranklisttupian paihangpage

下载排行

Top 10 Top 30 Top 50 Top 100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治理新困境及其突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韩玉祥;

乡村振兴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面临着知识悬浮的新型困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知识悬浮表现为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错配现象。农村基层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方面的主动性缺失、治理方式方面的策略主义和形式主义、治理资金方面的高成本治理和地方负债。从治理知识的分析视角出发,知识悬浮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治理困境的逻辑起点,身份转换导致治理主体困境,目标错位致使治理方式困境,城乡不分引发治理资金困境。知识悬浮本质上是村民自治的缺失。农村基层治理性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治理,而生活治理恰恰强调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解决新一轮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需要从知识悬浮走向知识在场。

2021 年 02 期 v.3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19ZDA114)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10,947 ] [被引频次: 276 ] [阅读次数: 9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研究

冯玉莹;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模式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息息相关,而新时代下老年人对养老模式有着更高的需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在面对现实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和人们传统养老观念改变中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在家附近也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在未来养老模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上海市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供需两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明确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研究意义,分析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2022 年 02 期 v.3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医养结合’深度融合体系构建及培育路径研究”(21BGL225)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8,990 ] [被引频次: 107 ] [阅读次数: 8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杨建春;李开潮;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成为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新型劳动者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新型劳动资料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新型劳动对象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基础,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及新型劳动对象的优化配置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能。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需创新旅游业科技应用场景,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创新旅游业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业绿色转型;优化旅游业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创新旅游业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新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旅游业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 年 06 期 v.4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引导乡村振兴的机制及路径研究”(20BMZ128)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8,696 ] [被引频次: 10 ] [阅读次数: 8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温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全局战略意义。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全部完成,"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得到充分的重视,相较而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无论是重视程度和投入整治力度都显得较为薄弱,个别农村地区问题比较突出。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该与时俱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科学的治理方法,开展系统治理工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应构建系统型治理体系,采用多元共治,其中,法律基础治理手段,应健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和执法体系,强调公众参与。

2021 年 03 期 v.38 ;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033410013)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7,852 ] [被引频次: 147 ] [阅读次数: 7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

侯冠宇;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2024 年 03 期 v.41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华传统的中国经济学解释研究”(2023JZDZ022);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2024BSLW18)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7,634 ] [被引频次: 80 ] [阅读次数: 18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

曹能秀;王凌;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2009 年 05 期 v.26;No.v.26 ;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以教育促进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编号:FMB070482);;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以寻甸县六哨乡为个案》(编号:06Z055G)
[下载次数: 7,310 ] [被引频次: 202 ] [阅读次数: 1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基于上海市W镇的考察

刘敏;熊琼;

由于家庭结构的残缺,失独家庭陷入经济、养老、情感交流等功能丧失的多重困境,这其中就体现出家庭抗逆力不足的问题。家庭抗逆力包括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与沟通过程三个方面。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提升家庭抗逆力,其包括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的两个维度。通过对上海市W镇的实地调研,发现以政府兜底性支持、"三社联动"机制为主导的正式支持,及亲属网络和志愿者等主体提供的非正式支持形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借助功能补全机制和沟通增强机制两种微观机制,增强了W镇失独老人的家庭抗逆力。建构包含政府、社区、亲属网络等多主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及两个微观机制,得出社会支持体系确实能有效提升失独家庭抗逆力的结论。

2021 年 06 期 v.38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脆弱性理论视角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失独老人照护研究”(2020BSH003)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7,237 ] [被引频次: 120 ] [阅读次数: 6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体系与践行路径

胡洪彬;

习近平文化思想逻辑严密、博大精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继承和创新,结合习近平地方工作期间文化建设基本经验和新时代文化建设之伟大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建设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坚持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性地转化以及创新性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并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做好文艺工作等多个领域和层面,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动因、内容及其路径体系等作出了全方位阐释和部署。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着系统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多重特性。新时代新征程切实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贯彻与落实,必须进一步形成动态性的衔接转化机制、多元化的协同介入机制、精准化的理论传播机制和细致性的责任落实机制,由此才能为推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

2024 年 01 期 v.4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政治风险的逻辑与路径研究”(23FKSB016)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6,940 ] [被引频次: 39 ] [阅读次数: 6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计量与QCA分析

侯冠宇;熊金武;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NCA、QCA与计量方法,从“信息化”“互联网”与“数字交易”三个维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提升具有长期显著影响;共同富裕水平高组态有三条驱动路径,即“信息化—互联网基础”推动型、“信息化—数字交易基础”驱动型、“互联网—数字交易”引领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交易是东部地区发展的核心条件;信息化基础在数字经济起步较晚的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据此,要完善数字经济要素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数字交易、强化市场引导与专项扶持。

2023 年 03 期 v.4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21ZD07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金融结合视角的近代中国金融业态演进研究”(22BJL007);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CXTD10)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6,858 ] [被引频次: 63 ] [阅读次数: 5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机制构建

贾晋;尹业兴;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2020 年 03 期 v.37;No.190 ;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软科学课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研究”(2019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藏彝走廊地区‘一村一幼’建设绩效评估研究”(19YJA630028)阶段成果
[下载次数: 6,813 ] [被引频次: 171 ] [阅读次数: 6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