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流动加速的社会变迁中,数字信息技术进入农村留守老人的家庭生活。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村老龄化加速发展的外力驱动,以及农村家庭养老资源匮乏、城乡代际互动需求等内力的牵引下,农村家庭代际互动新媒介——家庭智能监控应运而生,成为城乡代际情感传递、代际日常照料、家庭安全监护的有效载体。同时,智能监控下的农村留守老人家庭代际互动也存在养老照料供给不足、代际冲突频发、侵犯老人隐私与代际权力关系逆转等问题。基于此,构建了整合血缘、地缘、社缘熟人关系的农村留守老人家庭智能监控良性运行的可能路径。
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端,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当地各民族按天象和物象变化,积累了以物候预测和季候分类为经验表征的气象灾害预测的地方性知识。这一地方性知识在地方情境空间中既体现出各民族对气象灾害预测信息获知和时间管理模式的地方认同,也体现出其对古已有之的节气知识的传承性运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气象灾害预测的经验表征、地方认同与文化交融对传承中华民族气象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皆有重要的价值。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衔接”旨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有机衔接”则指明了我国在解决绝对贫困之后的发展路径,即如何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并探求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效率与公平并举的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现如今乡村振兴基层工作的主要命题。以原国家级贫困县大理州云龙县的团结彝族乡为案例,认为只有将长时段的两种衔接同时纳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这一命题下考量,才能洞悉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貌。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接入政务系统后极大推动了自动化行政的发展,使其效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但在实现高效行政的同时存在冲击正当程序而侵犯公民权益的问题,其中对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我国构建了以程序性规则保障为重要内容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但自动化行政正当程序缺失消融了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合法性基础,导致了过度处理个人信息的问题。对此,要保障自动化行政中的个人信息权益。首先,需在自动化行政全周期适用不同行政程序制度,实现正当程序;其次,采用“三步判定法”区别应用告知同意规则,解决合法性基础的适用问题;复次,构建算法备案审查和影响评估制度,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最后,完善责任承担机制,设置差异化的侵权救济路径。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新媒介接触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水平,通过Hausman检验及倾向得分匹配控制选择性偏差后,实证结果保持稳健;二是新媒介接触主要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来降低其抑郁水平;三是社区支持可正向调节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且对自评健康的中介效应也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数字化干预路径与社区协同策略。
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具有共创性、中国范和一体性等特征,挖掘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意义重大。作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一个构成部分,大禹文化通过文化符号的地理扩散、多民族的叙事、双重祭祀机制以及符号内涵的层累建构,形成超越族群界限的文化认同纽带。大禹“疏川导滞”的治水智慧诠释着实践理性,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献身精神彰显着集体伦理,其“划定九州”的疆域整合奠基了共同体意识。当前需从文献梳理、考古实证、非遗整理等方面加强大禹文化符号的再挖掘,推动大禹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构建大禹文化价值体系,创新大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使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与科学路径。《哪吒》系列电影以神话IP重构、文化符号转译与传统价值观重塑为核心,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现代叙事体系,让沉睡的文明在数字时代变得“可感化、人格化、全面化”。《哪吒》系列电影通过电影叙事探索,在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展现、依托文化底蕴实现产品转型、发展生态构筑等层面贡献了价值实现范式。充分发挥电影叙事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应深挖文化内核,创新表达形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完善孵化机制,促进文化与商业融合;加强人才建设,推动产业协同。这将有利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中国方案。
村落资源资本化是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可适性路径。但在产业发展中,外来经营企业成为资源资本化的最大获益者,而村民这一应然受益主体被边缘化,出现主客易位问题。对R村的调研发现,外来经营企业对话语权的争夺使其逐渐成为资源资本化的“发言人”,村民虽拥有参与权利,却因缺乏参与能力,在资源资本化发展中处于弱势位置,最终导致外来经营企业的主位取代与村民的主位丧失。民族传统村落的资源资本化,要遵循村民本位的主位发展逻辑,应从以往“主位-客位”二元对立的主体性博弈向有着共同价值判断的“主体间性”共同体发展转变,实现传统村落资源转化的主体重建和价值共创,从而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三交”、乡村振兴和各民族共同富裕提供地方实践经验。
数智技术变革拓宽社会互动的界限与形式,使得数字融入与现实社会互动形成深层互构。探讨这一机制对构建包容共享的“老龄友好型”数字环境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对社会互动进行类型拆解,尝试厘清其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内在机理及差异性。研究发现,社会互动显著提升老年人数字融入水平,其中朋辈互动的赋能效应强于家庭互动,证实了“互动赋能论”,颠覆了传统的“互动挤出论”。心理心态与认知能力是其中重要中介路径,且对低龄、城市户籍和已退休群体的赋能效应尤为显著。据此,建议重视数字反哺和朋辈数字支持作用,优化老年人心理与认知资源,并着力构建多元数字服务体系,为积极老龄化提供驱动力与支撑力。